要孩子,上播种网
首页 bozhong logo
胎儿(40周)
新生儿
婴儿(0~1岁)
幼儿(1~3岁)
学龄前
出生
备孕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 分娩 月子 产后
孩子恋物的秘密

从一岁左右开始,熊壮壮突然对一个蓝色的玩具熊产生了兴趣,其实这只小熊已经放在他的小床上快半年了,但直到现在才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从此,小熊成了熊壮壮最好的“朋友”,每天睡觉都得抱着。现在,熊壮壮已经三岁了,不再抱小熊睡觉,但睡觉的时候小熊必须在身边,有时半夜醒来,他会很清楚地问:“小熊呢?”我把小熊放到他手边,他很快就又睡着了。

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依恋物,或者是毛绒玩具,或者是布娃娃,或者是小被子、小枕头之类的东西。有的父母就会心存疑虑:孩子不会是恋物癖吧?

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,孩子的这一行为并非恋物癖,而是在婴幼儿时期一种比较正常的行为。很多孩子都会把玩具或被子当作“最好的朋友”,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,如果这些东西丢了,或找不到了,孩子会非常难过和焦虑,甚至会睡不着觉,因为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安全,是他们的“安全物”。

安全物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孩子在受到压力时能平静下来。当妈妈或其他重要的人不在时,这些安全物就是桥梁,把孩子和重要的人物联系起来。

而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,患者多为成年人,通常始自青春期,而且是把无生命的物品作为“性活动”的对象引起性兴奋。恋物癖几乎都出现在男性身上,所恋物品大都是女性的贴身衣物,如内裤、胸罩之类的东西。与孩子对某一物品的依恋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秘密1:孩子为什么会“恋物”?

一个小枕头或一只毛绒小熊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安慰作用呢?

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时,即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,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,孩子会吸奶嘴、手指;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,有的孩子喜欢抚摸棉被角、毛绒玩具等。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,孩子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,从中获得安慰。这些东西代表妈妈和安全,当妈妈不在的时候,它就成了妈妈的一部分,或者就是妈妈。

安全物与妈妈不同的是,孩子能控制它,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,什么时候不需要;并且当妈妈不在的时候,孩子能使用它,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,孩子正在用一个积极的方法建立他的独立。

秘密2:孩子为什么“恋”上柔软物?

孩子“恋”上的物品,大多是柔软的,可以拥抱的,是因为他们寻求的是在妈妈身边的感觉,这些东西像妈妈的皮肤和头发。

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。它的表现之一,就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。所谓“皮肤饥渴”,就是说,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,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,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,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。所以,孩子会“恋”上被子、枕头、小熊这些物品了。

秘密3:为什么有的孩子不“恋物”?

恋物的孩子不少,可有的孩子就没有安全物。是他们不需要吗?这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因为妈妈或其他照管人经常在身边,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;一种是孩子用其他方法来安慰自己,比如吮吸大拇指、安抚奶嘴等。

没有安全物的孩子可能对压力或不愉快的感觉不太敏感。心理学家认为,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对某种物体形成健康的依恋。孩子2个月大时,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差别。有的孩子1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号啕大哭,而有的孩子则仅仅是退缩。

秘密4:“恋物”会持续多久?

现在我们知道了,恋物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的过程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,多数孩子是不会对这些替代性的安全物产生依恋心理的,长大后自然对婴幼儿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转移,而不再强烈需求。总有一天,孩子要放弃他的安全物。

什么时候放弃?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。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,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时,就会放弃安全物,还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。如果孩子知道别人会因此而笑话他,就不会再依恋安全物了。

秘密5:孩子会因“恋物”不“恋人”吗?

孩子天天睡觉抱着小枕头,有些父母就会担心,既然小枕头成了妈妈的替代品,孩子会不会就跟妈妈不亲了?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,父母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慰和舒适。

还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有安全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恋他们的妈妈。这些孩子将妈妈或爸爸或安全物看做一个“依恋系统”。不论有没有舒适的“安慰者”,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。

过去存在着一种误区,认为孩子恋物就预示着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心理问题,而现在,心理学家却普遍认为,安全物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因为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。

秘密6:孩子“恋物”要纠正吗?

现在我们知道了,孩子恋物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现,并不是病态,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,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,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暗示,促使他和父母对着干,结果适得其反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此不闻不问了。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父母来说,更需要进行一些情感投入;还有那些对安全物过于依恋的孩子,比如小毛巾不许洗,谁也不能碰,可能严重缺乏安全感,也需要心理干预。

父母可以做的8件事——

1、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。

2、睡觉时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并给他讲故事,或在孩子的卧室里点一盏小灯,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。

3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。

4、睡觉前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。

5、平时多拥抱孩子,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。

6、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。

7、多准备几个迁移物,如两三个小枕头、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,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“情有独钟”。

8、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,扩展孩子的视野,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。

幼儿(1-3岁)的推荐帖子

更多>